跳转至

小米

概述

小米汽车(Xiaomi Auto)是全球知名消费电子与智能制造公司小米集团于2021年宣布正式进军、并在2024年3月底携首款产品SU7智能电动轿车在中国市场震撼亮相的全新汽车业务单元。凭借小米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技术生态以及SU7本身的产品竞争力,小米汽车一经发布便在中国本土市场引发了空前关注并斩获了大量订单。

然而,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位“跨界新玩家”,小米汽车当前的战略重心和运营资源100%聚焦于中国本土市场。公司正全力以赴地进行首款车型的产能爬坡、质量控制以及用户交付与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小米集团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品牌认知度和渠道潜力,但小米汽车官方(包括创始人雷军)已多次明确表示,在坚实立足国内市场、充分满足本土用户需求之前,暂无明确的、近期的海外市场拓展计划。

因此,截至目前(2025年中),小米汽车尚未在任何海外市场进行车辆销售或建立运营团队,也无任何车辆出口记录。其国际化业务仍处于“未来规划”阶段,具体的出海时间表、目标市场及产品策略等,均有待小米在未来适时公布。

覆盖国家

公司 国家 日期 经销商 链接
小米 中国 2024-03-28 自营 https://www.lixiang.com/news/lixiangbaike/318.html

手机全球,汽车白纸:别看现在(2025年4月)小米汽车还在忙着应付国内火爆的订单,还没正式卖到国外,所以覆盖国家数是0。但这只是黎明前的蛰伏!小米是谁?是那个用手机、手环、扫地机器人征服了全球亿万用户的科技巨头!等“雷布斯”把国内产能、供应链捋顺了,腾出手来,凭借小米在全球成千上万家的小米之家(Mi Store)和那海量的、狂热的米粉基础,它的目标必然是整个地球村!从发达的欧洲到火热的东南亚,从中东的土豪到南美的兄弟,哪里有米粉,哪里就将是小米汽车的疆土!

产量不足,无法出海:小米汽车2024年3月底才在中国闪亮登场,一上来就用SU7点燃了整个市场,订单量直接把服务器都干趴下了。国内市场都还嗷嗷待哺,供不应求。所以,海外市场?还没正式开始呢!别忘了雷军的承诺:“为全球用户造好车”!以小米过往席卷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速度和决心,等它觉得国内基础扎实、时机成熟,一旦按下出海按钮,那必然是摧枯拉朽、全球同步的节奏!

海外营收

公司没有上市,或者没有透露海外营收情况

欧洲销量

没有公司在欧洲电车的销量数据

海外工厂

没有查到公司的海外工厂

海外研发

谷歌搜索量

  • 小米汽车在全球的搜索量较小,在德国有微小的增量

官网访问量

xiaomi官网访问量

Link 国家 2025年2月访问量 平均停留时间 跳出率
www.xiaomiev.com 全球 1293141 4:45 29.5%
  • 小米目前只有一个电动车相关的中文网站,没有英语版官方网站

App下载量

没有查到公司相关的海外APP

员工评价

xiaomi.png

  • 评分:★★★★☆(3.6分)
  • 显著高于中国车企平均3.1分
  • 累计超过5,000条(反映其广泛的全球员工基础)
  • 之前手机出海的先发优势可以为汽车业务带来良好的全球化布局

高管变更

没有查到相关公司的海外高管信息

总结

“安内”为先:满足国内“泼天流量”是出海的首要门槛

尽管手握全球知名的品牌和庞大的粉丝基础,但小米汽车当前(2025年中)的战略重心百分之百聚焦于中国本土市场。首款车型SU7的火爆订单已使其面临巨大的产能爬坡和交付压力。因此,“攘外必先安内”,优先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建立稳固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是小米汽车启动任何实质性海外扩张前,必须迈过的第一道、也是至关重要的门槛。

自带“全球粉丝团”与渠道:小米出海潜能引发无限遐想

不同于其他从零开始的汽车新势力,小米汽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遍布全球的“米粉”社区、广泛的品牌认知度以及潜在可复用的小米之家渠道网络。这为其未来的国际化铺设了其他车企难以企及的基础设施和用户情感连接。一旦时机成熟,小米汽车如何将这巨大的“流量池”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的销量,是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出海“只闻楼梯响”:战略定力还是时机未到?全球米粉翘首以盼

目前,关于小米汽车出海的具体时间表、目标市场和产品策略,官方始终保持“战略留白”,强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种谨慎是基于对汽车行业复杂性的认知和对国内市场的尊重,但也吊足了全球“米粉”和市场观察者的胃口。未来何时“楼梯响后人下来”,既考验着小米的战略定力,也取决于其国内业务的进展速度和全球市场的机遇窗口。

跨界者的全球“大考”:手机模式能否复刻汽车出海的成功?

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其进军汽车行业积累了宝贵的品牌、用户和生态运营经验。然而,汽车产业在产品定义、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法规认证、销售服务等方面与手机行业存在天壤之别。小米能否成功将其在手机领域验证过的模式(如极致性价比、互联网营销、粉丝经济等)有效“移植”并适应全球不同汽车市场的复杂规则和用户习惯,将是其未来国际化征程中面临的最大考验。

出海里程碑





小米港交所: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