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驰 
概述
爱驰汽车(Aiways)曾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出海的“急先锋”和早期探索者之一。公司成立于2017年,并且行动迅速,在2020年5月就完成了首批欧版U5车型的发运,出口至法国科西嘉岛交付给租车公司,这使其成为最早一批将电动汽车实际销往欧洲发达市场的中国初创车企。爱驰从一开始就将欧洲视为核心战略目标,采取相对轻资产的模式,与当地伙伴合作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初期覆盖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以色列等多个国家。
然而,这位昔日的“出海先行者”自2023年以来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困境和资金链挑战,国内生产基地一度停摆,直接冲击了其海外业务的持续性。尽管早期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先发关注度,但后续的内部问题导致新车供应中断、市场扩展停滞。目前,爱驰的海外业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正挣扎于生存边缘,其出海故事也从最初的雄心勃勃转变为如何在困境中求存的挑战,未来发展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
覆盖国家
核心市场
- 以色列: 早期销量领先且市场反响良好的海外市场之一。
- 德国: 欧洲最大且爱驰重点布局的核心市场之一,已建销售服务网络。
- 法国: 2020年爱驰进入欧洲的首个登陆点(始于科西嘉岛)。
- 荷兰: 欧洲电动车普及率高,是爱驰较早进入的市场之一。
- 比利时: 欧洲业务拓展国之一,常与比荷卢市场联动。
城市辐射农村: 爱驰汽车算是最早一批吃螃蟹、敢把电动车卖到欧洲的中国新势力了。2020年那会儿,脚就踏上了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这些欧洲核心地带,还去了以色列。这开局,听着是不是特猛?确实,当时大家眼前一亮。可谁知道呢,这冲劲没维持多久。后面因为自己各种问题,新市场开拓基本停滞,跟现在那些动不动就宣布进入几十个国家的同行比,爱驰的全球地图显得格外“迷你”,甚至可以说是停留在过去了。
2020高光出道,2023急速坠落: 回想2020年,爱驰带着U5登陆欧洲,那可是比蔚来、小鹏这些后来的“网红”都要早,妥妥的“出海急先锋”。本以为能掀起一番风浪,结果呢?高光时刻也就那么一两年。从2022年底开始,什么资金链断裂、工厂停摆、员工讨薪的消息就没断过,海外业务就像被直接拔了电源,瞬间熄火。这速度,从巅峰到谷底,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借船出海,结果船要沉了: 爱驰在海外基本没搞什么高大上的直营店,主要是靠当地的经销商和进口商帮忙卖车,比如意大利的Koelliker、德国的Finn Automotive(早期)等等。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前期可能确实省钱、扩张快。但问题是,品牌形象、用户体验都捏在别人手里,而且一旦自己这艘“主舰”都快沉了,那些“借来的船”自然也就不愿意跟你玩了,合作伙伴纷纷跳船,销售网络说垮就垮。
海外营收
日期 | 国内营收(亿) | 国外营收(亿) | 海外占比% |
---|---|---|---|
2021 | 0 | 6.86 | 100.00% |
2020 | 0 | 4.79 | 100.00% |
- 爱驰汽车没有上市并且没有相关财务报表披露海外营业额
- 但公司曾公开2020年和2021年分别营收为4.79亿和6.86亿人民币
欧洲销量
- 爱驰汽车的销量分别在欧洲多个国家,而非集中在电动率较高的北欧国家
- 2022年是爱驰欧洲销量的顶峰,一年销量超过800台,但从此以后逐步下滑
- 虽然爱驰目前在欧洲多年的积累,但在短短的一年内就被零跑汽车超越了(2025年超过2000台)
海外工厂
公司 | 国家 | 日期 | type | link |
---|---|---|---|---|
爱驰 | 泰国 | 2023 | open | https://www.anicecommunication.com/en/aiways-thailand/ |
- 爱驰2022年宣布和大多数中国车企一样都选择在泰国建厂并且获取政府补贴
- 实际运营处于未知状态,网上缺少报道,也缺少2022年以后得新闻
海外研发
公司 | 国家 | city | 链接 |
---|---|---|---|
爱驰 | 德国 | Munich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ways 1 |
爱驰 | 丹麦 | Aalborg | https://www.marklines.com/cn/global/9552 3 |
爱驰 | 中国 | Shanghai | 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816172/000121390022038886/ea162739ex99-1_jiuzihold.htm 2 |
谷歌搜索量
- 德国是爱驰汽车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之一,但是搜索热度从2020的高点开始不断地下滑,可见公司发布时有关注度,但是没能维持市场眼球。
- 以德国为中心发展到周边邻国,爱驰在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丹麦等国家都有一定的搜索量,但是搜索热度一样都在下滑。
- 其他国家(如冰岛,葡萄牙)搜索量只来自于局部城市。爱驰是只靠当地的经销商在推广,而没有把网络覆盖到整个国家。
- 其他国家用户通常搜索aiways U5车型和“中国汽车” 相关的话题。
官网访问量
- 全球官网在2022年开始急速下滑,目前流量已经几乎归零
- 2022年流量顶峰时刻,公司一个月也只有8万次访问量一个月,是其他品牌的零头
- 爱驰在全欧洲只设立了一个官网,而没有像大多数品牌一样给每个国家设立了单独官网
- 从官网数量和访问量来看,爱驰在全球品牌影响力极低
App下载量
- 谷歌商店有1000次下载,2.5分(71个评分)
- 整体下载数量小于同行,评分也低于同行,反应了累计销量较小,数字化体验差
员工评价
- 评分:★★★☆☆(3.5分)
- 专注欧洲战略初见成效
- 评分略高于行业平均
- 员工规模与业务发展匹配
高管变更
-
2024: Alexander Klose-Mozer: CEO
-
2024: Alexander Klose-Mozer: Managing Director
-
2023: Hugo Zhu: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Global)
-
2023: Jan Nigten: Directeur
-
2023: Nicolas Caillault: Directeur d'Aiways France
-
2022: Matthew (Xiaochuan) Qiu: CEO (Global)
总结
“出海急先锋”的急速坠落:起了大早,却未能跑完全程
爱驰汽车曾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早一批将纯电动车销往欧洲发达市场的“探路者”,其2020年登陆欧洲的高光时刻甚至早于多数后来者。然而,这种先发优势未能持续,内部严重的经营及资金链危机迅速将其拖入泥潭,导致其出海征程“高开低走”,遗憾地未能跑完全程。
“后院失火”断送前程:内部运营与资金链危机是主因
爱驰海外业务的停滞乃至濒临终结,主要并非源于其海外战略本身的重大失误,而是彻头彻尾的“内因”所致。国内生产基地的停摆、持续的融资困难以及管理层面的动荡,直接切断了其海外市场的车辆供应和拓展能力,使得早前在欧洲建立的初步市场基础化为泡影。
断臂求生聚焦欧洲:SPAC续命与市场信心是待解难题
在基本退出中国市场后,爱驰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仅存的欧洲出口业务,试图通过与美国公司进行SPAC合并上市(EuroEV)来获取“续命”资金,并计划未来在欧洲本土生产。然而,这一“all in”海外的求生之路充满荆棘:SPAC交易本身存在变数,重启生产需要巨额投入,更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供应中断和负面消息后,如何重建海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心,是其能否“起死回生”的巨大未知数。
最早一批主攻欧洲市场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爱驰是率先将欧洲市场作为战略重点并实现产品出口销售的中国初创电动车品牌,具有“出海先行者”的特征。
“生而全球”的品牌定位与视野: 自创立起即强调全球化,研发、设计、标准全面对标欧洲等国际主流市场,目标为国际型品牌。
拥有资深行业背景的创始团队: 创始成员(如付强、谷峰)具有上汽、奔驰、沃尔沃等传统车企高管经历,行业背景扎实。
早期自建生产基地的重资产模式: 在江西上饶自建工厂,强调工业4.0标准,与初创阶段选择代工路线的新势力形成对比。
强调欧洲设计风格与标准: 产品设计风格简洁现代,迎合欧洲审美,体现其国际化设计策略(U5、U6等车型为代表)。
尝试创新的海外销售与服务模式: 在欧洲市场探索轻资产模式,如线上直销+合作售后(如与ATU合作),降低进入门槛。
面临严峻的经营与财务挑战: 资金链紧张、管理层频繁更替、销量低迷等问题突出,是其目前最显著的企业现状。
相对有限且更新缓慢的产品线: 产品矩阵主要集中在U5和U6,缺乏多样性,新品推出缓慢,难以维持市场热度。
聚焦SUV及衍生细分市场: 产品集中在SUV与轿跑SUV,意图抓住主流市场大盘与年轻用户偏好。
宣传智能化、高标准的制造工厂: 对上饶工厂智能制造能力大力宣传,标榜“数字双胞胎工厂”以塑造技术领先形象。
曾构建“两国三地”的研发布局: 宣称拥有上海(研发)、上饶(制造)、慕尼黑(欧洲设计/窗口)等地的多元布局。
基于自研MAS平台的车型开发: 推出“MAS”模块化平台,强调灵活性与正向研发能力,作为核心技术卖点之一。
注重轻量化车身结构的应用: 推广“上钢下铝”等轻量化技术,意图在性能和能效上取得优势。
市场认知度与渗透率相对较低: 虽有全球化战略和产品力宣传,但品牌知名度和销量始终未达预期,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持续寻求重组与自救的努力: 面对生存压力,公司多方寻求融资、合作或重组,未来走向仍高度不确定。
出海里程碑
2025
2024
- 欧洲:爱驰欧洲报告2020年来欧累计销量约6000辆
- 美国/欧洲:与HUDA签SPAC合并组EuroEV拟上市 估$4.1亿拟欧产
- 欧洲:报告年初欧洲U5总销量111辆
- 德国:报告上半年德国销量仅23辆
- 中国:报道称重启上饶工厂生产仍需大量投资
- 中国:获中国政府支持/融资后恢复运营
- 中国/欧洲:报道确认退出中国市场 专注出口欧洲
2023
- 中国/全球:8月更换CEO并重组 重心转向海外市场
- 中国:因财务问题上饶工厂停产 拖欠工资
- 欧洲:U6欧洲可售并定价 但生产状况不明
2022
- 泰国:与泰国Phoenix EV设合资公司 拟当地生产
- 荷兰/德国:U6于22年12月在荷兰德国开放订购
- 欧洲:报告年度欧洲销量为1,237辆
- 欧洲/以色列:称22年H1发运近千辆至欧/以 全年目标过万
- 欧洲:U6欧洲上市目标定于2022年Q4
- 欧洲:U6在欧洲开始路演
- 克罗地亚/法罗群岛/冰岛/斯洛文尼亚:新增4市场 欧洲业务拓至14国
- 中国/全球:因业绩不佳管理层重组 前蔚来张洋任CEO
2021
- 欧洲:报告年度欧洲销量为996辆
- 瑞典:与Andersen Motors合作进入瑞典市场
- 西班牙/葡萄牙:与Astara合作进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市场
- 以色列:首批车辆运抵以色列
- 意大利:宣布与Koelliker合作进入意大利
- 欧洲:U6 SUV-Coupé亮相 计划22年初欧洲上市
- 丹麦:与Andersen Motors合作进入丹麦
- 法国:携Car East France与Feu Vert进法国
- 比利时:与Cardoen合作在比利时启动销售
- 瑞士:与Alcomotive合作进入瑞士市场
2020
- 以色列:宣布与以色列Blilious集团合作
- 法国:首批500辆U5抵欧 交付科西嘉Hertz车队
- 德国: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
- 欧洲:U5欧洲上市因疫情从4月推迟至8月
- 德国:宣布与德国Euronics及A.T.U.合作
- 法国:宣布与留尼汪岛INCO21集团合作
- 德国:U5在德国开始销售
- 荷兰:携荷兰伙伴ADN BV进入荷兰市场
- 荷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建欧洲备件中心
2019
2018
2017